
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(小于259天)出生的新生儿,他们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,生存能力较弱,需要特殊的医疗干预和护理。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,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,但救治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。那么,早产儿救治的关键是什么?本文将从早产儿的常见问题、救治策略及长期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。
一、早产儿的常见问题
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,尤其是肺、脑、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,因此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。
(一)呼吸系统问题
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(NRDS):由于肺部缺乏足够的表面活性物质,肺泡塌陷,表现为呼吸困难、发绀等,严重时需机械通气和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。
呼吸暂停: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,可能出现呼吸暂停(超过20秒无呼吸),需监护和刺激呼吸。
支气管肺发育不良(BPD):长期依赖氧疗或呼吸机的早产儿可能出现慢性肺部疾病,需长期随访。
(二)代谢与营养问题
低血糖:早产儿糖原储备不足,易发生低血糖,需及时喂养或静脉补充葡萄糖。
高血糖:由于糖耐量低,在感染或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高血糖,需调整营养支持。
喂养不耐受:早产儿的肠道功能较弱,可能出现腹胀、呕吐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(NEC)等,需逐步建立肠内营养。
(三)循环系统问题
动脉导管未闭(PDA):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可能未能自然闭合,导致血流异常,严重时需药物或手术干预。
贫血:早产儿红细胞寿命短,加上频繁采血检查,易发生贫血,需补充铁剂或促红细胞生成素。
(四)感染风险
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,易发生败血症、脑膜炎等严重感染,需严格无菌操作和抗生素治疗。
(五)神经系统问题
脑室内出血(IVH):早产儿脑血管脆弱,易发生出血,严重时可导致脑积水或神经发育障碍。
早产儿视网膜病(ROP):高浓度氧疗可能影响视网膜血管发育,需定期筛查。
二、早产儿救治的关键环节
早产儿的救治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产前、产时和产后的综合管理,以下是关键环节:
(一)产前干预:降低早产风险
孕妇管理:对高危孕妇(如妊娠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感染等)进行监测,尽量延长孕周。
促胎肺成熟:对可能早产的孕妇,使用糖皮质激素(如地塞米松)促进胎儿肺部发育。
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:确保早产儿出生后能立即获得专业救治。
(二)出生时的即刻复苏
1.保暖。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,出生后需立即置于预热辐射台,避免低体温。
2.呼吸支持。清理呼吸道,必要时给予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。
3.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。对严重NRDS患儿,尽早给药以减少肺损伤。
(三)新生儿重症监护(NICU)管理
1.呼吸管理。根据病情选择无创通气(如CPAP)或有创机械通气,避免氧中毒。
2.营养支持
肠外营养:初期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、氨基酸和脂肪乳。
肠内营养:尽早开始微量喂养(首选母乳),逐步增加奶量,促进肠道发育。
3.感染防控:严格手卫生、减少侵入性操作,合理使用抗生素。
4.循环监测:关注血压、心率,及时处理PDA和休克。
5.神经保护:减少疼痛刺激,避免颅内出血,定期进行头颅超声检查。
(四)出院后长期随访
早产儿出院后仍需密切监测,包括:
生长发育评估(身高、体重、头围);
神经系统发育(运动、认知、语言能力);
视力听力筛查(预防ROP和听力障碍);
营养指导(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,补充铁和维生素D)。
三、家长如何参与救治?
早产儿的救治不仅是医疗团队的工作,家长的支持也至关重要:
母乳喂养:母乳含有抗体和生长因子,能降低感染和NEC风险。
袋鼠式护理(皮肤接触):促进亲子亲密关系的建立,稳定宝宝生命体征。
学习基本护理:如观察呼吸、体温、喂养情况,发现异常及时就医。
定期随访:按医嘱进行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,减少后遗症。
早产儿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需要产科、新生儿科、康复科及家庭的共同努力。从产前干预到NICU管理,再到出院后的长期随访,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科学的救治策略、精细的护理和家庭的温暖陪伴,将为这些“早到天使”赢得更健康的未来。
宋金月 横州市妇幼保健院
启恒配资-股票杠杆平台排行-正规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配资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